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确定筹划中的子公司股权转让及增资事项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据推测,公告中所提到的子公司或为
公告称,由于涉及重大资产重组,已经向深圳证券交易所申请,自4月14日(星期五)开市起继续停牌。三泰控股承诺,争取在4月30日前披露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或报告书)。
近日,有媒体爆料,三泰控股子公司速递易或即将易主。接盘侠或为中国邮政,交易额20亿左右。如果传闻属实,速递易为何落得被转让的结局?我们一起探究原因。
作为快递柜第三方运营公司的标杆企业,一直以来都被金融大鳄、资本巨头所看好,自2013年11月,三泰控股募集第一批7.5亿元资金始,就进入快节奏的高频自助融资之旅——2014年6月,通过配售募集7.12亿元;2015年1月,通过定增募集29.4亿元;2015年11月,通过定增再募28.7亿元。
钱是融了不少,花得也很痛快。公平地讲,速递易的业务数据增长也很漂亮。到2015年底,速递易业务已扩张至79个城市,全年新增网点3.4万个,营业收入也从2013年的126万元增至2015年的3.09亿元。2016年,速递易的年营收和净利润更是要分别达到惊人的13.27亿元和3.17亿元。
然而,在速递易高歌猛进的网点背后,是特别不堪,甚至非常可怕的亏损数据:2015年亏损3792.8万元;2016年亏损12.69亿元,2017年一季度,亏损也将近3000万元。
一是2016年公司的总资产是48.77亿元,同比下降了29.07%,理由是报告期内公司业绩大幅下降、公司归还借款及支付供应商货款减少相应资产所致;且不管这些理由合不合理,若按这样的节奏下去,速递易的家底会很快败光的。
二是2017年1月底发布的《2016年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又不好意思地公布了两笔财务损失:一笔是因早期铺设的设备提前淘汰,造成损失约6630万元;另一笔是早期开发的平台及软件也要淘汰,造成损失约1370万元;这些也都间接说明速递易的先发优势,除了速度和决心外,行业经验和技术实力太过欠缺,核心竞争力实在堪忧。
三是当初以溢价217%代价,花费7.5亿元收购的烟台伟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因为其营业收入大部分来自于平安财险和平安人寿的互联网推广业务,存在单一大客户的风险。而当这一风险变成事实后,竟然一年多的时间手足无措,缓不过神来。更令人担忧的是,当初收购这家公司的目的是想做社区金融。但速递易想依靠智能快递柜做社区金融,本身商业逻辑就很不通。两年多的实践也证明,至少速递易是没有能力和机会跑通这个模式的。
在一系列惨淡的事实和数据面前,除了过剩的诚意和野心外,我们无法相信,速递易有能力和实力去实现未来三年总投资超过200亿元,通过打造“速递易”、“金惠家”、“家易通”、“维度金融”等服务平台与品牌,实施“十万千”发展战略,推动公司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转型的任务和目标。
作为快递柜第三方运营公司的标杆企业,速递易是一家集幸运、尴尬和悲情于一体的“非天命”公司。
说幸运,是因为它趁巨头打盹的时候,在O2O风头最好的时候,以抢占社区最后一公里(100米)入口的名义,吃尽了市场和资本的“风口”红利。
自2013年11月,速递易的母公司三泰控股发布配股公告,计划募集资金7.5亿元,加码快递柜业务开始,在短短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其股价就从4元/股一路狂飙到40元/股,其市值曾一度突破400亿元大关。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好的风口,会被速递易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抢去。说来也是命好,速递易所属的技术公司,曾受一家著名快递巨头的委托,深度介入过智能快递柜的前期研发工作。
由于当时快递巨头在战略层面还在做深度布局,智能快递柜一直处在隐秘性的内部测试阶段,从而被急于转型,寻求突破的三泰控股抢了先机。
说尴尬,是因为“速递易”一直在以最不恰当的方式做自己最不擅长、也是最不应该做的事情。这个层面的尴尬主要体现在企业的战略卡位上。资本层面华丽的泡j9.com沫,让速递易彻底迷失了自己,错判了方向。
迷醉在资本幻影里的速递易,竟然真以为自己已经强大到可以和快递巨头平起平坐,对等博弈的地步,早早就悍然举起”第三方运营”的独立旗帜,后来又是迫不急待地收割,这在事实上都是战略性逼迫或催生强劲的竞争对手,残忍点讲,就是自我做死的节奏。
既无技术垄断自信,又没品牌势能,仅占据先发优势的速递易,最聪明的战略卡位做法,其实也不外乎三种选择:
三是借壳托底,借资本市场利好的风口和A股的概念优势,或借壳给更有实力的关联实体企业,或寻求更大的金融大鳄、资本巨头来站台托底。
然而在这个最好的时代,速递易最终选择了最失策的战略,那就是一个人玩。妄想借区区几十亿的资本势能,布局卡位一个千亿级规模的潜在且不成熟的市场。于是,错位的企业命运悲情便不可避免汹涌而来,纵是再努力也于事无补。
近日,有爆料称,中国邮政正在谈入股速递易,涉及20亿左右的交易额。如果消息属实,中国邮政花20亿到底值不值?速递易被收购和重组的价值有多少?
坦率地讲,在全国拥有5万多个社区网点,号称行业第一的速递易速递易被收购和重组的价值肯定是有的,但有多大值取决于以下几点:
二是取决于快递柜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的质量。如果都如速递易淘汰的那批一样,返厂维修升级及软件兼容成本过高,那就远不如铺放新的柜体,打造新的平台划算;
三是取决于与收购(合作)对象的战略布局匹配度和融合度。简单来讲,就是为收购而收购,换个财主的意义不大。速递易团队跑不通的,不是简单换个团队就能跑通,更不要说想跑赢。
纵观智能快递柜的江湖,一路抢跑的速递易,虽是跑得上气不接下气,虽是跑马圈了一大圈地,但方向错了,方法错了,一切人为的野心,数据的狂欢,到头来可能都是虚无的泡沫。
从整体上来看,几乎所有智能快递柜行业中的企业都面临“不挣钱”的尴尬局面,在总体体量已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当下,发展除收寄件、广告业务以外的新盈利模式成为几乎唯一的出路。
而对于到底发展哪一类新模式,业界给出的答案也普遍倾向于社区O2O业务。而社区O2O,另外一个理解就是O2O综合类电商,其电商属性决定了“流量”是推动其快速发展乃至盈利的一个重要因素。
总体来说,智能快递柜作为我国快递末端配送“最后100米”的新型解决方案,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逐具规模并为相当数量的快递员与用户所接受。
从行业角度来看,考虑到目前接近日均1亿件的快递总单量以及30-40%的行业增速,我们认为快递柜的出现及快速发展有着其时代性及必然性,看好未来快递柜在整个快递物流产业链中所扮演的角色。
从公司角度考虑,由于智能快递柜其天然具有强烈的互联网属性,与任何一家互联网企业一样,其初期的规模拓展和市场占有率的争夺不可避免要进行相当一段时间的“烧钱”阶段。
另外,从业务角度来看,我们认为,电商、快递系的快递柜企业,由于天生的上游或下游巨大业务量优势,将会在流量端占据优势,未来社区 O2O 业务将较第三方企业更容易上手和对接。
对于未来快递柜会怎样发展,有业内人士称“快递柜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智能化综合服务平台。”快递柜功能开放要多样性,增加科技手段,如通过快递柜可以订购火车票、飞机票,代缴水电费等便民服务。
还有快递专家认为,根据目前中国快递发展的情况,直接向消费者收钱是很难实现的,跟快递企业、社区物业、金融机构、房地产公司和广告商等形成联盟合作模式,才是较为长远的发展路径。
北京界上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是一家依托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中国投融资联盟、中国物流城市联盟等官方背景资源及投资机构建立的金融服务型公司。公司运营有北京智维界上新流通投资基金,针对绿色智慧流通领域进行股权投资;此外,公司旗下北京物联视界整合营销顾问有限公司,面向物流行业提供整合营销、公关、咨询、研究等服务。公司各版块联系人如下: